骨密度檢測結果解讀需結合數值指標、實際因素和動態變化:

1. 核心指標判讀:
- T值≥-1.0:骨密度正常,每年復查一次。
- -2.5
- T值≤-2.5:骨質健康問題,建議藥物干預(如雙膦酸鹽)。
2. 關鍵部位優先:前臂結果僅作為輔助參考。
3. 風險分層:結合FRAX評分,10年髖部骨折風險>3%或主要骨質健康問題性骨折風險>20%需積極處理。
報告異常者應轉診至內分泌科或骨科,進一步排除繼發性骨質健康問題。
兒童人體成分分析報告怎么解讀
兒童人體成分分析報告需重點關注年齡別Z值和生長趨勢,核心指標包括:
- 體脂率(BF%):3-17歲兒童參考范圍為男孩5%-20%、女孩10%-25%,Z值>2提示超重風險。
- 肌肉量指數(SMI):四肢骨骼肌量/身高²,低于同年齡組-2SD需警惕肌少癥。
- 水分分布:細胞外液/總液比>0.4提示隱性水腫,常見于腎病或營養不良。
解讀原則:
1. 動態對比:優先看半年內的變化率(如肌肉量增加<0.5kg/月需干預)。
2. 結合生長曲線:BMI正常但體脂率過高提示“隱性肥胖”,需調整飲食結構。
3. 實際關聯:肥胖兒童需同步檢測血糖、血脂,排除代謝綜合征。
建議由兒科或兒童保健科醫生結合身高、體重和發育階段綜合評估。